间充质干细胞(MSC)有潜力分化为一系列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但是,它们刺激受损组织修复的能力引起了全球科学家们的兴趣,而且MSC在治疗心脏病、肝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方面显示出治疗效果。然而,尽管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是科学家们仍难以解释MSC疗法有时会产生的不同结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MSC疗法的治疗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发现这可能要归咎于宿主因子,而不仅仅是MSC本身。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10日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iponectin Stimulates Exosome Release to Enhance Mesenchymal Stem-Cell-Driven Therapy of Heart Failure in Mice”。
论文第一作者、大阪大学的Yuto Nakamura解释道,“我们近期报道,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在肌肉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益激素,脂联素(adiponectin)结合细胞表面上的T-钙黏蛋白(T-cadherin)。考虑到T-钙黏蛋白在MSC表面上大量存在,我们研究了在一种心力衰竭模型中,脂联素是否参与MSC的再生活性。”
脂联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高,已被证实能刺激外泌体(exosome)的产生,其中外泌体是小型膜包围囊泡,可携带蛋白、脂质和DNA在细胞之间转移。有趣的是,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刺激受体细胞修复的信号。
这些研究人员首先在基于细胞培养的系统中测量外泌体的产生,证实了脂联素数量的增加会导致MSC产生的外泌体丰度相应增加,而这依赖于T-钙黏蛋白的表达。
将MSC注射到患有心力衰竭的小鼠体内,可使得它们的左心室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与循环外泌体数量的增加有关。不过最重要的是,MSC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可通过血液中脂联素水平的增加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论文通讯作者、大阪大学的Shunbun Kita说道,“我们的检测结果共同表明,MSC通过产生外泌体来发挥对心脏功能的治疗作用,而外泌体的产生受到宿主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并且依赖于MSC中T-钙黏蛋白的表达。”
鉴于这些结果,诸如PPARγ激动剂之类的增加脂联素产生的药物可能与MSC治疗联合施用,以显著提高治疗潜力。
云克隆相关产品(截选):
更多信息请关注“云克隆科技”官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研究新发现
(2022-06-13T09:30 浏览数:6724)
文献解读 | 肠道微生物群在膳食纤维生理效应中的作用
(2022-06-09T09:34 浏览数:6168)
饮食限制延长寿命的潜在机制
(2022-06-02T17:05 浏览数:6394)
胶质母细胞瘤潜在治疗方法新发现
(2022-05-27T10:28 浏览数:7469)
文献解读 | 克服乳腺癌耐药和转移的新策略
(2022-05-25T16:18 浏览数:6693)
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新发现
(2022-05-23T09:42 浏览数:6711)
文献解读 | 仿生内皮细胞功能涂层用于促进血管愈合
(2022-05-19T15:14 浏览数:6371)
酒精性肝病病理机制新发现
(2022-05-12T15:02 浏览数:7594)
文献解读 | 仿生训练免疫-间充质干细胞微载体用于急性肝衰竭再生
(2022-05-11T14:36 浏览数:6215)
文献解读 | Hippo信号通路核心调控机制及肿瘤靶向治疗新策略
(2022-05-07T16:34 浏览数:7357)